联系电话:025-86455271校长信箱  个人中心

从三个维度确定核心教学目标

作者: 来源:kygly 发布时间:2016-09-06 阅读次数:315

 

从三个维度确定核心教学目标

——以《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为例

                                               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 申静

摘要 散文阅读教学到底要教什么?王荣生教授认为,散文阅读教学,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散文阅读教学始终都应该在“这一篇”里。因为作者的人生经验、思想情感都熔铸在“这一篇”里。

一篇相对浅显的散文,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呢?是让学生自行阅读,总结人物形象的特点?是“浅文深教”,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还是引导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文写人的方法?本文以《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为例,试图从文本本身特点、教材编写意图和学生学习特定阶段三个维度确定散文阅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散文阅读教学     这一篇     三个维度

【课堂实录】                                                             

(一)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师:文中的“我”是何许人也,你知道么?

生:中国现代作家。

幻灯简介“梁实秋”

(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本

师:本文开头作者说老师“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对这位老师的性格加以概括。

1:长相很丑。

2:他邋遢。

师:倘若徐老师穿越时空,和你的老师们站在一起,你会轻易就认出他来么?为什么?

1:能!他形象太鲜明了!

师: 是的。他是独特的“一位”。(板) 那么大家再想一想,作者把徐老师描写得栩栩如生,到底是运用了什么方法呢?

1:细节描写。比如他一边说话一边吸鼻涕。

2: 还有大段的肖像描写和典型的语言描写。

师:(小结)多角度描写以及细节的准确使用都是散文写作中的常见手段。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和作文中要多多揣摩,学会运用。(板)

师:让我们再回到原先那个问题,作者至今不能徐老师,还有什么原因?

生:这位老师自选教材很特别。古今都有。有文言文,有白话文。

师:林琴南、蔡孑民、梁启超是什么样的人?《上下古今谈》、《欧游心影录》是什么类型的书?

1:林琴南是翻译大家。梁启超倡导变法维新。蔡元培是北大校长,支持新文化运动。

(幻灯简介《上下古今谈》、《欧游心影录》相关内容)

2:说明徐老师是一个有旧文化深厚学养又拥有新时代思想的“开通”的人。

师:你总结得很准确。还有别的让作者难忘的原因么?

1:朗诵很精彩。

2:擅长改作文 。

3:传授给作者很多写作技巧。

师:自选教材、朗诵精彩、擅长改作文,还能给学生那么多写作技巧,这位徐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生齐:才华出众的老师 。(板)

师:(小结)徐老师形象鲜明、思想开明、才华横溢,这份独特是作者长久以来难以忘怀的原因。

(此环节重在对文本的梳理,让学生对徐老师作为“一位”独特的、有水平的“老师”留下印象。同时对散文写法加以指导。)

(三)合作探究、重点赏析

师:徐老师“开口就骂人”,这可不是个好习惯。可是梁实秋先生却认为这是一种“正当防卫”。徐先生在“防卫”什么?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第三小节,说说你的理解。

1:因为学生不好好听课,所以要骂人。

2:学生不听课,侵犯了他的尊严,他就骂学生还击。

3:因为在他们学校,中文不受重视,不考试,所以大家不好好听课。说明西方文化入侵,蔓延到了学校

4:作为传统文人,榜眼、探花、举人的态度是敷衍的,并不为本国语言的不被重视而生气。

5:徐老师挺身而出,正当防卫的意思,我觉得应该是徐老师作为国文老师,捍卫了母语的尊严。(板)

师:你们的发言非常精彩。徐老师确实捍卫了母语的尊严(板),实在是一位真正的“国文” (板)教师,是民族文化的守护者与捍卫者。

(此处是对人物理解的情感深化)

师:作者笔下对于徐老师的情感表达,是有变化和层次的。你们能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1:从恨到爱。(笑)

2:由讨厌不屑到尊敬佩服。

师:很好。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作者和老师的感情都起伏变化。

师:对的,这样写人就波澜起伏,避免了平铺直叙。“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很重要的写法。梁实秋先生写此文时大概多少岁?

生:(纷纷)七十岁左右。

师:年逾古稀,回顾年轻时代的恩师,为何要如此详尽描述徐老师的“不修边幅”“上课喝酒”“喝醉骂人”呢?为什么不能“为死者讳”呢?

生: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板)

师:是的。还有没有别的?站在徐老师的角度再想想?

生:徐老师穿着邋遢,却在西方文化入侵的背景下坚持教国文,不敷衍了事。很让人佩服。

师:有才华却“落魄”,在落魄中依旧“率真”、依然坚守自己职责。这样的人,确实很了不起!(板)

师:现在再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年逾古稀还难以忘记自己的老师?

生:作者对于徐老师的印象深,不仅在于他邋遢的外表,更在于他捍卫母语的坚持的态度;受益多,不仅在于他教授国文的技巧,更在于他在落魄生活中仍旧率真坚守的可贵品质。说明作者对老师有深深的敬佩之情。老师是他一生的榜样。

师:你总结的太好了!我们应该为你鼓掌!

   ( 再次介绍作者,转换角度。)

  梁实秋(1903-1987),曾以一人之力历时40载翻译了莎士比亚作品全集,晚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梁实秋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此处着重在情感价值观上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四) 拓展写作、学生练习

师:作者把徐老师写得活灵活现,这其中,写作技巧非常重要,但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情感,少了一个“我的”(板),此文便不会具有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那个地方的魔力。我们写作时,也是一样。

用一双慧眼,拥一颗真心,写一个有趣的人物的片断,写出感情,四五百字左右。

板书:

印象最深             一位        外表        落魄率真

我的     国文        态度        捍卫母语

受益最多             老师        能力        才华出众

【案例反思】

一、根据文本的独特性确定教学目标

王荣生教授认为,散文阅读教学,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散文阅读教学始终都在“这一篇”里。作者的人生经验、思想情感都熔铸在“这一篇”里。每一篇散文都有其个性化的言说对象,有其“独特的情感认知”。散文阅读就是要体会其独特的思想情感,体悟其独抒心机的章法、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流露心扉的语句

通过分析文本,我们发现作者开篇便说:“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在很多初读此文的人看来,“难忘”大概首先是体现在徐老师的相貌凶丑、习惯邋遢、喝酒骂人上,尤其是他曾狠狠骂过作者。而更多则是表现在徐老师对作者在语文学习上的指导,特别是在作文写作方面。这确实是独特的“这一个”。但这样的理解毕竟还是肤浅了。从文本入手,以“正当防卫”为突破,深入挖掘徐老师的性格特点,会发现,在“邋遢”背后,隐藏着一个落魄失意的灵魂。虽然借“喝酒”浇愁,但他依然不忘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竭尽“才华”教授学生国文,而他的“正当防卫”,恰恰体现了一个“国文”老师在面对西方文化入侵时的忧心如焚的责任感。这样,作者对于老师的情感,由恨的产生到恨的淡化再到爱的深化,转换自然,水到渠成。

这种写作模式,完全符合散文写人作文中“转情式”的套路。这种模式是学生写作路上的必修式,因为用这一方式写出的文章就是复杂的记叙,而且又是记事、抒情、记人三种文章的通用式。可以说,这种模式不仅在记人套路中,甚至在整个记叙、抒情套路中都属于当家套路。 在教学中,这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需要着重强调和掌握的。

再回到文本。梁实秋先生是在年逾古稀时写作此文的。此时回忆年少时的恩师,为什么还难以忘怀?恩师本人的性格魅力固然令他“印象最深”。但“受益最多”的,除了授业,恐怕更多的还是老师面对生活不如意时体现出的率真与坚守的品质所给予作者的正面影响。这也是本文学习中,希望学生可以仔细揣摩与体会的“活生生的‘这一个’”的个性之美;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上,可以给予当代高中生的正确导向。

二、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

苏教版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是按照写人、叙事、抒情、写景、状物、说理六个专题编写的。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这个特点,仍然着力于思想内容,就阅读教阅读。一方面高中作文教学缺少操作序列和具体内容,另一方面,大量的阅读文本只是作为阅读材料使用。此文是写人的名篇,从教学角度说,当然是写人的不二范文。鉴于此,在设计这节课时,除了围绕“作者为什么难以忘怀自己的老师?”这个主问题疏通课文内容之外,我扣住了两个点来作深入探讨。第一是“正当防卫”。老师上课喝醉酒骂人,怎么会成为“正当”的?还是“防卫”?从中体味人物的性格之美。由此引入人物描写方法的学习。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对学生作文有怎样的借鉴意义?在引导学生和板书设计方面,也作了一些特别的设计。为此,确定本专题的读写目标是:如何得人物,走进记叙对象的精神视野,深度融进自我情感,抓住特征写人,写人的方法。

早在上一世纪四十年,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一文中,就已经明确指出:“国文是语文学科,在教学的时候,内容固然不容忽视,而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国文教学,选材能够不忽略教育意义,也就足够了,把精神训练的一切责任都担在自己的肩膀上,实在是不允许的。”“国文教学自有它独当其任的任,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第5657页,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8月)叶老强调的“方法”,既是从阅读中学获得“读”法,也是从阅读中学习“写”法,不能一味着力于文章内容的分析,而应着力于读写方法的获得,这应是语文教学独当其任的“任”。

三、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

梁实秋在台湾被尊为散文一代宗师。他的文字,幽默典雅,舒徐自在,初读浅显,余韵却深长。本文亦是如此。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只会觉得作者对于徐老师的相貌描写、外貌描摹十分有趣,其他方面,草草读过,不会过多留意,更不会细细揣摩。如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领他们体会人物的性格之美?从中学习作文写法?这是我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必须要考虑的。

现在的阅读教学太过注重思想内容的开掘,往往忽略了阅读方法尤其是写作方法的习得,阅读、写作常常处于油水分离的状态。通过在阅读中学习写法,然后进行写作实践,可以让阅读写作彼此促进,获得读写的双丰收。